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下筑堤人因呼为丨丨丨)高氏堤(一统志潜江县五/代时高季兴筑堤)
(障襄汉之水民/赖焉称丨丨丨)高堰堤 (潘季驯
河议辨惑汉陈登筑高堰禦淮至明/初陈暄复大葺之万历九年议于大涧口)
(极洼之处用石甃砌高一丈计长三千丈 (第 45a 页)
 堰(续文献通考丨丨丨舒城县西汉/刘信筑魏刘馥修之利民甚溥)高家堰 (潘季驯
河议辨惑丨/丨丨居淮安之西南)
 (隅去郡城四十里而近堰东为山阳县之西北乡地称膏腴堰西/为阜陵泥墩范 (第 12a 页)
画蜀山图诗西/望巴江隔锦官青泥丨丨细盘盘)
黄水(水经注隆虑县有丨丨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强/明神宗实录 总理河道潘季驯
上言河水浊而)
(汶泗清而弱交处则茶城也每至秋丨丨发入淮沙停/而淤势也丨丨减漕水从之沙随水流河道自通 …… (第 9b 页)
北入丨丨涧北径中阳城西)
黄泠(水经注溱水径临武县左会丨/丨溪水溪水出郴县丨丨山)
黄堌(明穆宗实录 潘季驯
言自潘家口历丁家道口马/牧集韩家道口司家道口牛丨丨赵家圈至萧县)
(一带皆有河形先又神宗实录二十三年 (第 12a 页)
 截或逆流入漕河至胡陵城口漫散胡坡达徐从沙
 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而河变极矣八月少保尚书朱
 衡乃请开盛应期新河浚流留城旧河同 都御史潘
 季驯
开新河自南阳达留城一百四十一里有奇浚
 旧河自留城达境山五十三里有奇役丁夫九万一 …… (第 92a 页)
 干河而行舟于曲头集大枝间冬初水落则干已平
 沙而枝复阻浅损漕舟千有奇则又议弃黄河运而
 胶河泇河海运纷沓焉莫可归一 都御史潘季驯

 役丁夫五万开匙头湾仅仅一沟遂塞十一口并冲
 沟沟大流导而八十里之故道渐复明年议大堤两
 岸北堤 (第 93a 页)
有黄芝五株生州署
 邵君恊宰新昌五色灵芝十二枝生便坐之室 贞
观中滁州山原遍生芝草 浙江乌程县大中丞 潘印
川季驯
治河有功常筑舍于昆山下有芝生于庭始则
一本色烂然紫继乃日盛生至百本扶疏偃仰照耀人 (第 14a 页)
 与当归龙荟丸润大便使热从之去服后次日腹胁
 皆宽痛亦止又食荤与鸡子复作痛但不如前之盛
 与保和丸用山查煎汤送下三钱遂愈 潘印川
子室年二十五因难产伤力继以生女拂意后
 又女死悲戚即时晕厥洎醒神思眯昧手足瘛疭目
 上视孙至因瘛疭不 (第 16b 页)
  为斤一万九千有奇竹木二万七千薪为束六十

  三万刍二百二十万事闻
  嘉隆之季司空 潘季驯
一生拮据河干时谓之劳
  臣其言曰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
  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同入于海 (第 31b 页)
则治河淮
  即以治海故竟 季驯
在事止以筑堤束水借水攻
  沙为万全第一义其经略两河疏云臣闻事师古
  者罔愆智不凿者乃大孟子论智一 …… (第 31b 页)
  东星往治于是议开赵渠赵渠者起商虞以下至
  于彭城元时贾鲁河故道也行可二百馀年至嘉
  靖末北徙 潘大司空季驯
尝议开之计费四百万
  遂止及河决黄堌稍荡成渠惟曲里铺至三仙台
  四十里皋陆如故公因而镌焉又起三仙 (第 36a 页)
 陂是堤堰惟泽可用鲧用之于川所以大坏禹浚畎
 浍尽力乎沟洫岂不知开阡陌去沟遂浍川之可以
 多得田而宁弃之以蓄水盖以去水之害而收水之
 利也 潘季驯
治水近河两岸曰堤堤之外曰缕堤缕
 堤之外曰遥堤不知障之愈固其怒之蓄也愈甚及
 其涨溢溃决一朝俱尽惟多 (第 14a 页)
 保其三日之外但且救他三日未有逆料其三日后
 之必死并靳现在之粮而速之死者
当日去看南河时靳总河引到高家堰一带看六坝曰
 此 明潘印川
所留四十里天然减水坝处也原是四
 十里行水并不说害民今只留六坝科道却参我害
 民彼时不解其故及后大城 (第 31a 页)
盖岌岌矣乃能兴屯彊兵保障江淮一南一北水利永
赖今平江伯既有专祠矣吾以上当冠以元龙下当嗣
潘季驯
为三公合祀盖皆勤于高堰者或亦此地食
安澜之福者所宜动心也与
宝应县志载邑人土田议曰窃见直隶各布政司起 …… (第 74b 页)
丈出故原额制田者
明初洪武之定数不容增损名曰大地是也今折时田
者屡次丈量之实数浮于故额名曰小地是也当 时良
有司恐亩数增多取骇于上而贻害于民乃以大亩该
小亩取合原额之数此后上行造报则用大地以投黄
册下行征𣲖 (第 77a 页)
  答友人书

唐李太白嘲鲁儒诗云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其弟
之谓乎是以生长黄淮之滨数十年而懵然于水道虽
然尝闻其略矣 潘公季驯
(第 17a 页)
印川
者治河工成故老传
其要语二句曰东去只宜开海口西来切莫放周桥此
二语者平平无奇窃恐神禹复生不能易矣前之 (第 17a 页)
治河
者虽勤劳十二载专与此二语相反不惟已不开下河
见人之开必从而挠之俾之去后已周家桥在高堰南
四十馀里翟坝又在周家桥南二十馀里皆坚筑之以

捍淮东侵者淮不东则淮彊淮彊则黄弱然后由清口
以达海彼不惟周桥翟坝而已且一带尽圯之以听其
冲溢是以末局虽知建草坝导淮入运河刷沙运渐
深浚然不过暂时策耳岂经久之道哉今知所以失则
知所以得惟当确遵 印川
名言广开海口坚塞周桥斯
无事矣或曰海不可浚潮汐往来人力难以施工然旧
口皆系积沙水力自能冲刷故海无可浚 …… (第 17b 页)
之乃愈远此晚眺二句之所本也文可以入诗但要融
化耳
  又
考万历六年 潘司空季驯
河工告成其功近比陈瑄远
比贾鲁无可移易矣乃十四年河决范家口水灌淮城
全城几夺又决天妃坝寻塞治之二十三 …… (第 71a 页)
分而为九却在此地说明水之性地之势则天地间第
一义矣岂经生所能及哉河不两行自古记之 潘司空
季驯
语也实自宋史河渠志苏辙疏黄河之性急则通
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
来孰谓经纶大手不 (第 76a 页)
 工科 德 东
北 陆稳汝成       兵侍 庆 河
百 孙楼子虚       推官 历 苏
印  潘季驯时良      
司空 历 湖
近 查觉庵
贝 董伦安常       礼侍 建 北 (第 8a 页)
 张居正曰天之生财在官在民止有此数譬之于人
 禀赋强弱自有定分善养生者惟撙节爱惜不以嗜
 欲戕之亦皆足以却病而延寿
  潘季驯
曰夫避难趋易争一时之便而略其害非长
 策也袭功于身而遗艰于后人非纯臣之节也
 王弘诲曰一念之逸万事之 (第 26b 页)
闸座然水大则通之以杀其势水缓则闭之而勿
分其力三代以下守其法所以无河患后世废之则溃
决而不可为矣愚因 潘季驯
之治河而悟及于此
阅咸有一德蔡注恍然有悟予向疑一贯之旨孔门自 (第 3a 页)
明然亦未详新河创自何人  潘季驯
杨一魁二人相
接为总河一主筑堤束水一主分黄导淮此议论之最
不同者河纪中皆言其有功未曾剖析孰非孰是  (第 6a 页)

云人欲弃旧以为新而臣谓故道必不可失人欲分
支以杀势而臣谓浊流必不可分然观万历廿五年总
河刘东星疏云河 …… (第 6a 页)
三十七年北徙浊河而此河遂淤万历七年总河 潘季
议复开之以工费浩繁不果则是潘公四治河束水
之策虽行而故道之策未全用也按潘公第一次治河
在嘉靖末只佐朱 …… (第 6b 页)
公书云筑归仁集等堤凤泗淮扬民请佥
同若议筑翟家埧一带决口则盱泗等州县必为力争
谓与彼地不利查万历年间 潘季驯
筑塞高堰决口之
后盱泗皆乐丰年载在潘公申辨泗州乡绅常三省疏
中若非当年赫然震怒将常三省力行黜罢高堰石 (第 9a 页)
子以侍读学士正统戊午以学士俱主应天试宣德庚
戌以侍读己未乙丑俱以学士主会试二公皆六典文
潘公季驯
初以佥都理河道丁忧归再以副都任三
以右都御史任以宫保尚书归四复以右都御史任凡
四总河道杨文襄公一清初 (第 30a 页)
 等联句以闻
二渎合一 邱浚集渎者独入于海故江河淮济皆名
 焉今以一淮而受大河之全盖合二渎为一也
束水刷沙  明潘季驯
河防一览通漕于河则治河即
 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同入
 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惟在筑堤 (第 22b 页)
 河渠河漕原未分设间值河有他故亦旋设旋罢而

 总河专官则自 尚书潘季驯

橇檋治河 王世贞集刘尚书天和总理河道时河骤
 南徙历济而徐皆旁溢公晨夜改舟车为橇檋探求
 尽得其 …… (第 6a 页)
 徐有贞云

得龙首 明通纪万历时 潘季驯总理
河漕筑高家堰
 塞崔镇东河淮正流使并趋入海三年而堰成一夕
 黄浦涸得龙首以献其大专车时以比龙首渠云 …… (第 6b 页)
 治河必先疏上流水势平乃治决决止乃浚淤多为
 之方以时节宣时工部请如有贞言不中制以是得
 有功盖三年而告成
四治河  潘季驯
河防一览河性湍悍善徙者水漫而
 沙壅也法莫若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循河故道束而
 湍之使水疾沙刷无留行而又 (第 7a 页)
 闻元兵入临安赴江死尸僵不坏明兵起神示梦佑
 战辄胜后凿会通渠于吕梁洪舟过者祷无不应于
 是建祠洪上 潘季驯
治河时屡著灵应祗事益虔 (第 8b 页)
 状
求径尺 明纪事本末嘉靖三十七年礼部类进四方
 所献芝凡千八百六十有四诏更求广径尺以上者
芝林 群芳谱中丞 潘季驯
治河时尝筑舍于昆山下 (第 20a 页)